常規管理
1. 課程設置和教材選擇。針對課程設置和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,根據不同學校學生英語水平,確定課程設置并精心選擇教材,隨后制作書單,及時發送各院校。
2. 教學大綱設計。按照課程設置,根據教材內容和學校的教學計劃及教學重點,設計出完整的教學大綱,大綱中詳細規定了課程的性質,作用和地位以及教學的基本綱要。
3. 教案模板和教學進度表制作及發放。
4. 課時分配。在了解學校具體排課安排和要求的基礎上,結合外教的專業背景,資質以及個人特長,為外教合理分配課時和教學科目,并及時告知外教,督促其做好備課工作。
5. 試卷制作。試卷制作主要包括入學測試試卷制作和期末考試卷制作。按照教師的實際教學進度,統籌出卷,并在過程中監控出卷進度,協調和掌握教師對試題的反饋和試卷難度等。
6. 外教的工作框架和制定教學活動方案。確定內容包括教師答疑時間(office hour)和教研會議的安排、并根據安排定期收取教研會議的記錄、聽課活動的安排等相關工作,在教學開始之初,便建立外教教學質量的考評制度等,以確保每學期各項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。
7. 考試分析和教學總結的制作。為了檢查教學質量并為下一學年教學提供有益的反饋,針對考試成績做數據分析和總結。
8. 教學工作的過程管理。英語教學部和國際學院溝通緊密,互通有無,及時就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類教學問題進行交流,對于教學質量進行實時監控,并且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。
教學過程監控和管理的主要形式如下
1. 外教座談:就實際的學生水平,教材的使用情況,教學進度,教學難點,教學方法等進行討論,對外教的教學方法做出指導。
2. 學生座談:對學習方法,學生對外教的反饋,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等開展交流。
3. 課堂觀察:通過聽課活動,直觀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,學習水平,外教的授課內容,授課方式,外教的教學態度等。并在課后與學生做及時的溝通交流,取得第一手的教學反饋資料。
4. 突發情況應對:對于課程實施過程中和外教出現的突發情況,做好備案并及時處理應對。